弘毅讲坛之“教授讲坛” 4月9日晚6:30,由我校学生处主办、电气系承办的弘毅讲坛之“教授讲坛”在报告厅拉开了帷幕。此次讲座由宋先梅教授主讲,主题为《千古一心-——古代诗歌与现代人的情感》。
讲座中,宋先梅教授将抽象的诗歌创作与欣赏理论融入阅读赏析之中,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古代诗歌是如何发端于人类易感的心灵并渗透进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她先从《尚书》、《乐记》等典籍中的“诗言志”开始,层层深入地向我们展示了诗歌事实上就是作者生命与情感轨迹的印迹和留存,而读者也便可以凭借诗歌语言的指引,直接抵达彼时彼地诗人生命的存在,因此,诗歌可以让人穿越时空,触摸一个声光、色影的世界;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同时,由于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暗含着对于宇宙、人生和命的追问,因此,诗也还可以启迪我们关于人生、命运这些终极问题的思考,可以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深化。 宋教授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积淀,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在情感的体验上,我们和古代的人们其实并无二致,因而很容易产生心灵的共振与情感的共鸣。她分析了被称为“最得风人之致”的古诗《蒹葭》与《明月夜》、《青花瓷》两首当代流行歌曲在情感模式和情感意蕴方面的一致性。宋教授说,今天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认识古代诗歌,如何才能用“一张旧船票去登上古人的客船”呢?她认为,我们首先要积累一些古代诗词语汇知识,要形成语感;其次我们要对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情有相应的了解,要对诗人所处的环境“体贴”入微;此外,还应有大量的阅读实践,通过阅读比较,去辨析和领会诗歌情感意绪的精微和巧妙。宋教授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心洗炼的过程,它不仅可以使人变得澄澈、清明、智慧,而且可以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和包容,而这种清明之气和包容之心,正是一个人人文素质的体现。讲座结束时,宋教授与现场同学经行了诗歌交流与互动,让同学们对诗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同学们明白了如何用自己的一颗凡心去获得诚若知己的一颗颗诗心,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提高个人修养指明了一条前进的方向。
文艺学教授; 文艺美学硕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文艺美学研究及当代文学评论。 在《当代文坛》、《中华文化论坛》、《北方论丛》等 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 完成专著《华夏之魅》1部; 主持承担省部级和教育厅级课题4项; 曾多次参加四川省作家作品创作研讨; 在《文艺报》、《四川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多篇。
该贴已经同步到 zxy280的微博 |